光華之夜 – – 馬勒第七號交響曲

在厭世晦澀的第六號交響曲 《悲劇》之後,馬勒 (Gustav Mahler) 著手寫的第七號交響曲《夜之歌》卻是截然不同的情緒。

第七號交響曲寫於 1904年至 1906 年,當時他正忙於第六號《悲劇》的最後修訂階段和排練,因此第七號交響曲不免延續了馬勒一貫的調性自由度、樂句強烈變化的風格。 乍聽之下,第七號交響曲似乎脫離了第六號的悲情,或許因為我對第六號《悲劇》的感情和熟悉度,我不斷地在第七號裡聽到第六號《悲劇》的延續旋律,像鬼打牆似的,徘徊不去,又像是還魂的倩女,換了秀裳色彩,卻依然辨認出容顏。

然而,擅長以交響曲表達人生與命運的馬勒,怎能白白浪費了以曲諭今的時機呢! 第七號交響曲包含五個樂章,調性複雜與第九號不遑多讓。 似乎複雜的調性思惟是他血液中與生俱來的悲觀厭世情緒的出口,也是他對信仰與天堂國度心生嚮往的入口。 因此,雖然第七號《夜之歌》聽起來似乎是他人生中難得的愜意,這種跟他內心深處的悲傷本質大相逕廷的輕快感,卻讓它成為難以詮釋與欣賞的曲子。 表面上聽起來比聆賞第六號《悲劇》容易,但是它的調性繁複,落差劇烈與輕快的旋律之間形成詭譎的衝突,在易讀難懂之間隱晦不明。

就像這首曲子的標題 《夜之歌》,據說馬勒本人並不贊同這個標題,但是他也不提出異議,讓這個美麗的錯誤沉默地延續下去。 我又察覺到我喜歡馬勒音樂的另一個原因了! 生命幽谷之處,難以言喻的人生情境中,我也常常沉默以對。 太多的言語落入世間,變成茶餘飯後的戲言,紛擾不斷,無益身心。 馬勒的想法呢? 他的人生與曲子充滿對生命的疑情和悲傷情感,無論多麼精細的表達,語言與音樂一樣,皆無法逃避「被解讀」的命運。 無論正確與否,無論當事人欣悅與否,真實永遠與世人所想的相距甚遠。

此曲的調性複雜至極,大調與小調在馬勒 (以及所有浪漫派後期的作曲家) 心中,毫無分別地一視同仁。 這並非馬勒的獨門發明,此舉始於浪漫派初期的貝多芬。 當時已近全聾的貝多芬,宣稱平行大小調的音響可視為同一調性,創造更多音色上的斑斕。 承襲貝多芬以降交響曲傳統的馬勒,想當然爾大肆運用此大小調轉換的色彩,並且將之使用到極致,成為他的獨門秘笈。

全曲五個樂章,每個樂章的調性極度複雜,反映了馬勒思惟上的擺盪與創造力。
第一樂章始於 B 小調,整個樂章的重心卻全部移至 E 小調,後來結束在 E 大調。 第二樂章始於 C 大調,終止於 F 小調。 第三樂章始於 D 小調,最後走到了 C 大調。 第四和第五樂章的調性似乎穩定下來,但是最終的第五樂章卻在 C 大調燦爛地結束,與開宗明義的第一樂章B 小調相差了半音。 學音樂的人都明瞭,音與音之間的關係裡,半音所代表的意義。 我思索再三,這首隱晦難懂的第七號交響曲,馬勒的秘密是否在於,從 B 小調 (導音) 走入 C 大調 (主音) 的「解決」 (resolution)? 「解決」 (resolution) 是音樂術語,狹義意指營造緊張與鬆弛氣氛的特定音符和和弦進行,廣義的「解決」 (resolution) 則可引伸為作曲家所創造的音樂美學與哲學的探討。 我很難忍住不想,這首曲子複雜調性的背後,是否隱藏了馬勒對死亡後的世界的疑問與嚮往。 前者在於人類是否應視死亡為終點? 馬勒的信仰中,死亡所呈現的昇華與仙境般的超脫,能否真實存在? 後者則是他願意對信仰確信不疑。 他手持著這兩端天平,在曲子裡恣意擺盪著。 終曲與首樂章的半音關係,是馬勒心中美麗新世界的藍圖嗎? 在超脫世間之外,再沒有別離、困惑、心碎、痛苦、折磨、死亡… 。 世俗的混亂,在上帝的慈愛裡,得到永恆的「解決」,安詳而欣樂。

除了第七號之外,他在第五號與第九號都表達了調性解決的思惟。 只是第九號呈現的是下行解決 (始於D 大調,終於降D大調),此一緩緩下降的音程,死神已在不遠之處。

馬勒第七號很難懂。 當一個人存心把心痛藏在歡樂的背後,人們只能看到燦爛煙火之後,夜裡閃爍的光華。 而作曲家斯人獨憔悴,在夜的掩護裡,微笑、秘密,咀嚼著屬於自己的悲傷。

(記於 2018 年 4 月20日, 如水靜夜。 在 Shepherd School of Music at Rice University聆賞馬勒第七號交響曲之後。)


(馬勒第七號交響曲,第四樂章後半段)

本篇發表於 音樂、表演、藝術 並標籤為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16 Responses to 光華之夜 – – 馬勒第七號交響曲

  1. Edward Tan 說道:

    自問沒有甚麼慧根,馬勒的作品,艱深䀲澀,我幾乎一首也聽不懂。讀了這篇文章,好像明白了一點皮毛,讓我回家後,夜欄人靜、萬籟俱寂時,嚐試咀嚼一下。

    Liked by 2 people

    • Lady Oscar 說道:

      Dear Edward, 馬勒的曲子本就不容易懂… 另一方面, 他的曲子都太長了。
      一句一句咀嚼,慢慢吞嚥,從較為平易近人的第一號〈巨人〉開始 (這一首最接近貝多芬的風格),慢慢就能欣賞馬勒的長篇大論了。 ^^
      這篇文章也難懂, 謝謝捧場啊! 哈哈~

  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2. Wu Ming 無明 說道:

    親愛的奧斯卡小姐:我聽了3 次,um… 沒有見解, 不知可以寫什麼, 只是想在此寫一下,say hi 👋🏻 😘🌸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3. Keith C. Wu 說道:

    跟著奧斯卡小姐的文字,也走進了另一扇開啟馬勒心靈樂章的大門。
    這一段「太多的言語落入世間,變成茶餘飯後的戲言,紛擾不斷,無益身心。 馬勒的想法呢? 他的人生與曲子充滿對生命的疑情和悲傷情感,無論多麼精細的表達,語言與音樂一樣,皆無法逃避「被解讀」的命運。 無論正確與否,無論當事人欣悅與否,真實永遠與世人所想的相距甚遠。」寫得更是深入我心。
    世界的聲音、眾人就像是埋藏在基因裡的評價,永遠不停息地「指教」著,然而各種形式的創作,那真相,卻少有知音能真實觸摸。
    讀著妳的文字,有著節奏和強弱,就像躍然於文字間的音符,悠悠蕩蕩。很是美好 🙂

    Liked by 4 people

    • Lady Oscar 說道:

      Keith~ 謝謝! 你的閱讀和了解帶給我美好的信心。
      或許這就是藝術家創作的起點,先是表達自己,再以嫻熟的技巧與藝術語言為芸芸眾生表達。 世人詮釋天差地別,無礙於真理的陳述。
      真實留在天空裡。

  4. 漫遊者-Lu 說道:

    系上也有些人喜歡馬勒的作品
    以前蔣老師也會提到李白與馬勒的大地之歌
    不過馬勒對我而言確實比較艱深
    或者我們頻率比較對不上
    我始終覺得他的作品艱澀難懂
    怎麼說呢
    覺得他的東西曲風比較凝重
    有一些神秘
    好像能觸動一些靈魂
    但突然又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繁複了些
    總是很難讓我專一而沉浸地聽下去
    或者真是我太沒有慧根了吧
    不過我很喜歡妳的這篇文章
    讓我對馬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  • Lady Oscar 說道:

      呵~ 馬勒的音樂確實繁複。 而且曲子很長。 ^^
      沒錯,馬勒的曲子色調比較凝重,他探討的生命議題太深廣奧秘,也有野心傳達他心中的浩瀚宇宙的音聲。

      「大地之歌」算是比較容易想像畫面的,又與李白的詩詞有淵源,可以想像美術系的老師同學們都會討論這一首曲子~ 「大地之歌」也是我很喜歡的曲子! 我記得在紐約上課時,管弦樂法講到色彩運用,就用「大地之歌」作為教材範例。 到現在還記得那天在課堂上聆聽的感動~

  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5. Scarlett Tu 說道:

    馬勒之於我,實在晦澀。以前跟朋友說我不懂馬勒,所以很難欣賞。她的第一個反應是:「不喜歡馬勒的人,不能自稱喜歡交響樂。」
    後來讀了一些解析,稍微了解部分創作動機。但是光調性就如此龐雜,還是讓人退避三舍‧‧‧‧‧‧
    不過兩週後我要去聽赫比希指揮國家交響樂團,演出馬勒第二。希望可以慢慢跟馬勒熟一點。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  • Lady Oscar 說道:

      馬勒第二!! 我的最愛! 非聽不可! 聽完快快告訴我妳愛上馬勒了沒~

      調性轉換太繁雜了,把這個部分交給音樂學家和理論學家吧~ 從欣賞故事和音樂本身下手可能容易一些。 馬勒的旋律聲部也複雜,妳喜歡巴洛克音樂的話,聲部上抽絲剝繭就不是問題。 馬勒是晦澀灰暗啊~~ 我就愛這一味,哈哈。

  6. serendipity 說道:

    我在想……赫塞的《生命之歌》那部小說中的作曲家,不知道他創作出來的曲子會是怎麼樣的,會不會是像這樣呢?這一段交響曲很好聽。很多時候,人總是會有不為人知的心事,連用言語也難以說明,甚至還可能造成誤解。如果用音樂表達,似乎就更為晦澀,但反過來說,也能開啟更多的詮釋空間。到最後,作品有了自己的生命,就跟創作者的生命,成為了平行的兩條線。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  • Lady Oscar 說道:

      經妳這麼一說,我也想《生命之歌》若拍成電影,那就得以實際的音樂詮釋那位作曲家的曲子了。 把它改編成歌劇也是個好點子~

      妳說得太好了~ 音樂作品到最後有了自成一格的生命,作曲家的階段性任務就達成了。 作品不再是作曲家私有的,而成為大眾的解讀和傳頌。 坊間馬勒傳記不少,當我讀這些傳記 (甚至樂曲分析) 時,也曾隱約讀到作者的解讀。
      我寫這一篇,不也是我自己的解讀麼~~ ^^
      好幾條平行線了…

  7. 希琳娜 說道:

    太艱深,看不懂,也聽不懂馬勒 。。。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  • Lady Oscar 說道:

      哈哈~ 這是我的職業病自言自語,看不懂很正常。
      馬勒的內心戲很多,聽不懂也正常。
      愛馬勒的人不多,很不巧就是我,愛到卡慘死。 ^^

回覆給Lady Oscar 取消回覆